中小学面临学位缺口
北京市适龄入学人口规模正在持续增加。2003-2016年,户籍出生人口从4.5万人逐步增加至20.5万人,陡增四倍。2017年后,出生人口逐步下降。当前,从小学到大学的适龄入学人口,正对应着户籍出生人口的上升阶段,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。
刘林指出,未来北京市中小学学位缺口约40万。分学段看,北京普通高中2023年在校生规模21.7万人,将保持十年的持续增长势头,2033年达到峰值,学位缺口为21万个左右。
北京初中2023年在校生37万人,当前正处于持续增加阶段,预计2030年达到峰值,增幅超50%,目前还有19万个学位缺口。
北京市小学在校生规模2023年首次突破110万人,2025年将达到峰值117.5万人左右,目前还有两万个左右的学位缺口。
为解决学位缺口问题,北京各区在新的一年都有增加学位的计划。
据北京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,东城区将增加中学学位5000个、普惠托位600个;海淀、朝阳、昌平区将分别增加中小学学位8000、4560、5100个。丰台区新建教育载体建筑总量11万平方米,可新增学位近万个。
高考生规模持续增加
刘林预计,未来十余年,北京户籍高考考生规模持续增加,2035年将达到16万人左右。
2023年北京高考统考报名考生6.1万人,比上年增加1.2万人,增幅23.1%。通过适度扩招,北京市实现本科录取率76%,2022年为80%。
如在京本科招生规模保持不变,高考本科录取率将出现“断崖式”下降,会引发负面影响。
他建议,为保持录取水平基本稳定,需争取全国高校在京扩大招生,尤其要依靠北京市属高校,其承接了全市80%以上的高考升学人数。
按当前生源变化,刘林预计2024年市属高校办学规模将增加两万人,2025年增加三万人,2026-2027年再增加七万人,学生规模达到47万人左右,预计2035年市属高校学生规模达到75万人左右,相比2023年增加40万人。
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后北京新生儿数量开始减少,学位紧缺的现象将会逐渐得到改变。可以预见的是,前年和去年的北京幼升小会是近年来入学人数的高峰,今年起幼升小入学压力将会有所缓解,而学位压力将会逐渐上移。